发布时间:2022-08-23来源:浏览量:268
智能手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01
全球手机市场概况
全球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程度日益提升。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及产品性能更新,智能手机如今已经迈入存量时代,从2009-2014年行业迎来爆发期,3G向4G过渡,智能手机厂商崛起,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实现49.5%的年复合增长率,之后增速放缓,202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至12.80亿部,2021年在走出疫情影响后,下游5G新机需求回升,出货量达到13.55亿部,同比增长5.86%。根据IDC预测,按照3.5%的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预计出货量达到15.20亿部。
02
中国及其它新兴手机市场概况
2021年5G手机出货量爆发,中国手机市场率先回调;新兴市场提供智能手机出货新增量。
中国手机市场发展步调与全球市场一致,而潜在手机消费空间大于其它发达国家。2011-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在2016年出货量达至高峰后购机需求开始萎缩,逐渐步入存量市场;2019年5G手机兴起;2020年受疫情影响,整体出货量达到3.00亿部,同比下降20.4%;2021年始5G智能手机出货量迎来爆发,出货占比不断提升,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3亿部。
全球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占据七成份额,其中三家属于国产品牌。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而华为在5G芯片技术上受到美国制裁,手机出货量开始走下坡路,2020年份额下滑至14.60%,国产手机厂商vivo挤进份额前五。从2021年开始,荣耀从华为手机中剥离分去一部分份额,OPPO挤进TOP 5手机厂商,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20.10% / 17.40% / 14.10% / 9.90% / 9.50%,三家国产品牌均保持9%以上份额。
03
宜宾市智能终端产业现状
初步形成“整机+组件+元器件+服务配套”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教育”的产品形态布局。2021年,我市共签约智能终端产业项目31个,签约金额117亿元;全市81户规上智能终端企业共实现营收455.94亿元,超预定目标14%,较上年增长40.1%。2021年我市手机总产量7227万台,较上年增长8.8%。全市61家智能终端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151.8亿元,较上年增长19%,拉动全市外贸增长13.3%。
04
行业发展未来趋势
LTPO技术
LTPO技术可以把不更新的屏幕调成静止画面,苹果率先在Apple Watch Series 5上正式使用了基于LTPO的OLED屏幕,并支持AOD功能,让屏幕在低功耗状态下保持常亮。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苹果、三星、小米、OPPO、realme、一加等品牌的智能手机中。
更强大的影像系统
每年各家手机厂商都在着重推动着手机行业在影像行业的技术发展,手机影像能力不断实现新突破的背后,除了CMOS图像传感器带来的提升外,手机影像能力同样离不开强悍的运算能力和算法。
基于高通、联发科技旗下旗舰移动平台强悍的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预见8K HDR视频拍摄、多主摄拍摄、超高像素摄像头等功能将出现在2022年的旗舰机型中,各家基于芯片打造的影像系统在成像素质、速度、对比度、细节、色彩表现、玩法上也会更上一层楼。
自研芯片
随着手机厂商竞争进入深水区,为实现产品差异化,其技术研发不断向底层芯片靠拢。vivo在2021年推出了自研芯片 vivo V1,V1既可以像CPU一样高速处理复杂运算,也可以像GPU和DSP一样,完成数据的并行处理。面对大量复杂运算,V1在能效比上相比DSP和CPU有指数级提升。并可以提供NR智能降噪、MEMC智慧插帧以及相关算法的功耗降低三大能力。
手机厂商自研芯片其实是一项老传统了,前有苹果、三星,后有华为,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走上芯片自研的道路自然也不意外。相信在2022年我们会看到更多自研芯片的诞生。
更成熟的折叠屏
自柔宇科技在2018年发售第一款折叠屏手机以来,三星、华为、OPPO、小米、荣耀、摩托罗拉等品牌相继推出了自家的折叠屏产品,其中三星GalaxyFold系列已经更新至第三代,初代折叠屏上所遇到的问题也得到基本解决。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洞察报告》显示,折叠屏手机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整体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实现了连年逆势增长的表现,预计未来将推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缓慢回升,扛起智能手机逆势增长的大旗。在2022年,无论是品牌向上探索亦或是补充产品线,折叠屏手机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成员。
纳米微晶玻璃面板
苹果自iPhone 12系列开始,就为其屏幕配备了Ceramic Shield超瓷晶面板。康宁公司通过玻璃经过热处理可以形成纳米晶体,然后将晶体嵌入玻璃基质中,并加入了氧化物比如氧化锆氧化铝等物质,得益于硬度比大多数金属还要高的纳米级瓷晶体的引入,使得iPhone 12系列手机的屏幕硬度大幅提升,配合平面圆角航空铝中框,整体的耐摔程度达到了上代产品的4倍。
在此之后,华为P50系列、荣耀Magic 3系列、荣耀Magic V均采用透明纳米微晶玻璃。如今,中国陆续完成了高铝硅钢化玻璃,以及透明纳米微晶玻璃等技术攻关,甚至成功量产,2022年我们或许可以在更多旗舰机型上看到纳米微晶玻璃的身影。
更完善的跨屏协同功能
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小米、荣耀、OPPO、联想,如今均推出了跨屏协同的能力。在安卓阵营中,得益于前期布局带来的优势,华为和荣耀的多屏协同功能在体验、功能丰富度和完成度上,都更胜一筹。但劣势在于为达成更好的体验,二者的多屏协同功能仅限于同品牌的手机、平板和PC产品间使用,也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
跨屏协同功能可以打破产品形态和系统之间的那堵墙,实现产品与产品之间数据的快速交换。在移动办公兴起,产品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希望能在2022年看到各家的跨屏协同产品推出更丰富的功能。
05
智能手机ODM发展趋势
定位中低端市场
面对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这一行业大背景,为了优化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销量,各大手机品牌厂商开始加大ODM比例。目前采用ODM模式生产的手机基本都集中在中低端手机,主打“性价比”。相较于手机厂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手机,ODM优势主要体现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较高的产能利用率——ODM企业可以统一备货,把控供应链成本,共享研发资源,合理分配生产资源。
海外市场是关键,渗透率有望增长
中国手机厂商智能机市场需求下滑,主要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一方面,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迎来换机潮。在此之前,主要国内品牌纷纷转向海外市场的拓展时,造成研发、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度,而ODM恰好成为缓解厂商压力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有限,品牌手机厂商竞争逐步加剧,各大品牌如若要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单部利润),就要想办法降低成本,ODM拥有标准化规模生产的优势,必将进一步渗透市场。
出货量持续增大
ODM厂商出货量将随主流品牌销量持续增长,ODM出货逐渐向TOP厂商集中。1千元智能机项目仍将是ODM出货量以及营收的保证。OEM在未来2-3年内委外订单的出货比例将会持续增加,ODM出货也将持续增长。ODM行业出货将逐渐向排名靠前的厂商集中。
SMT 行业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了发展步伐,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整体规模居全球第2位。随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SMT技术及产业也同步迅猛发展,表面贴装生产线的关键设备——自动贴片机在中国的保有量已位居世界前列,SMT自动贴片机市场占全球4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SMT市场。从国际大环境看,印度、越南、东欧地区SMT/EMS产业会有所发展,但近期不会对世界电子制造大国的地位造成很大威胁。今后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SMT市场。总之,当前正值贴片机发展难得的机遇期,市场前景广阔。
新技术革命和成本压力催生了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制造,组装、物流装连、封装、测试一体化系统MES。SMT设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电子业自动化水平实现少人作业,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个人产出,保持竞争力,是SMT制造业的主旋律。高性能、易用性、灵活性和环保是SMT设备的主要发展必然趋势。
1.高精度、柔性化
行业竞争加剧、新品上市周期日益缩短、对环保要求更加苛刻;顺应更低成本、更微型化趋势,对电子制造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设备正在向高精度、高速易用、更环保以及更柔性的方向发展。贴片头功能头实现任意自动切换;贴片头实现点胶、印刷、检测反馈,贴装精度的稳定性将更高,部品和基板窗口大兼容柔性能力将更强。
2.高速化、小型化
带来实现高效率、低功率、占空间少、低成本。贴片效率与多功能双优的高速多功能贴片机的需求逐渐增多,多轨道、多工作台贴装的生产模式生产率可达到100000CPH左右。
3.半导体封装与SMT融合趋势
电子产品体积日趋小型化、功能日趋多样化、元件日趋精密化,半导体封装与表面贴装技术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半导体厂商已开始应用高速表面贴装技术,而表面贴装生产线也综合了半导体的一些应用,传统的技术区域界限日趋模糊。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带来了众多已被市场认可的产品。POP工艺技术、三明治工艺已经在高端智能产品上广泛使用,多数品牌贴片机公司提供倒装芯片设备(直接应用晶圆供料器),即为表面贴装与半导体装配融合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其他智能终端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智能家居产业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5800.5亿元。许多品牌/厂家因看好精装住宅市场的前景,纷纷布局于智能家居系统的精装市场,接连带动智能门锁、智能马桶盖、智能开关、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增长。据据奥维云网地产罗盘3.0精装数据显示,2021年仅上半年精装楼市智能家居系统配套规模就达10 万套,同比更是逆势高增43.9%;项目配套达124个,配套率达7.6%。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2025年规模将达1573.1亿元。目前国内智能硬件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小米集团(01810.HK)、乐心医疗(300562)、联想集团(00992.HK)等;新型显示中投影机行业自从2021年起,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投影机市场需求出现明显回升。但由于芯片端以及物料紧缺导致供小于求,市场表现低于预期。2021年上半年投影机市场出货量仍是家用投影机出货量168万台,同比增长26.3%。,占总体市场的74%。2020年国内总出货量417万台,同比下降9.8%。极米、Epson、坚果、明基和当贝位列前五,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15.0%以上。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01
成都
成都重点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打造“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8.2%。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增加值前十大行业呈“9升1降”态势,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1.2%。重点企业生产增长较快,30户工业龙头企业产值增长30.7%。
02
重庆
重庆通过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生态圈,形成包含计算机整机及配套、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智能家电、LED及光伏、电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等在内的产业体系。2021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万亿元,增长8.3%,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03
绵阳
绵阳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产业、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推动 “芯—屏—智—物”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同时布局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及软件开发。目前,绵阳已培育发展为千亿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居四川省第2位,拥有长虹、京东方、惠科等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