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被喻为经济“压舱石”。日前,中国经济4月报出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7%,为近年月度环比增速高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86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工业企业当月利润由降转增,超七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令人欣喜。工业持续回升向好,离不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稳步推进。4月20日,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进入船坞连续搭载,预计2026年底前交船。同日,中国载重最大货运列车成功开行,车长超4公里、载重达3万吨级。一轮、一车,成为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的缩影。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212.5%,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47.1%……4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高端制造稳步推进。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延续了近段时间以来的好势头: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月加快3.7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加快。“技术含量”更高了,中国工业的韧性也更强了,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智能制造表现同样亮眼。今年以来,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与“智能”相关的行业加快发展。4月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生产端产品,智能无人飞行器、智能车载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消费端产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绿色产品产销也是保持高位增长。4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2%、12.0%、11.1%,带动上游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单晶硅、多晶硅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实现20%以上增长。工业持续回升向好,离不开供需两端的同步发力。需求侧,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相关行业需求回暖、生产向好。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27个省市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需求持续释放,前4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2%。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平台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如火如荼。据统计,部分家电、汽车企业已公布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金额超过150亿元,多家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合作投入超过100亿元。需求拉动下,4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供给侧,随着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日俱增。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不少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在日复一日的点滴进步中走向新的跃升。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新推出智能家电产品,中国品牌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冰箱等产品走俏海外;从跟随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中国企业的电动装载机、智能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备受市场认可。4月份,抓住全球贸易回暖机遇,工业出口大幅加快,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出口实现增长。需求恢复、生产加快、价格回暖,推动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3月份同比下降3.5%转为增长4.0%,企业当月利润明显改善。核心指标持续回升向好,为广大经营主体注入了信心。4月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2.9%,为2023年4月份以来最高,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能加快释放;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制造业企业信心保持总体稳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落地,将释放更大市场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蓬勃发展,将助力新动能加快培育增长……展望全年,工业经济有望持续回升向好,筑牢中国经济“压舱石”。
2024-06-03
导语过去十年,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叠加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开放竞争,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4年的约7.5万辆跃升至2023年的949.5万辆。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强调,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图片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十年向新,赢在趋势。过去十年,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叠加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开放竞争,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4年的约7.5万辆跃升至2023年的949.5万辆。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我国汽车强国建设步伐越迈越坚实,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已连续10年超过2000万辆。其中,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并在此后不断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连续9年蝉联销冠。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由政策驱动成功转向市场驱动:2005年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跨越了10年时间;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快速提升到5%,历经3年半时间;2022年,我国提前三年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20%的目标;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终端上险渗透率首次突破50%!而根据规划,这是2035年的目标,比计划整整提前了11年。十年磨剑,领跑全球。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崛起,从资源输出到技术输出,从国产化走向全球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加速崛起。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120.3万辆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均已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位;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过70%。过去十年,我国持续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锂电池产业蓬勃发展,产值超万亿元:2014年,锂电池行业总产值约为950亿元,2022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之后,2023年再创新高,突破1.4万亿元。面向未来,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强劲,迈向汽车强国,中国蹄疾而步稳!
2024-06-03
2024-05-24
导语4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1-4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5月11日,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4月,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延续扩张,三大指数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加快、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我国汽车产销环比下降,同比呈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5%和12.5%,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1-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01.2万辆和90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产量增速较1-3月提升1.5个百分点,销量增速较1-3月下降0.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方面,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6%。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市场占有率达到32.4%。中汽协分析称,1-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中,除A00级外其他级别同比均呈现正增长,其中D级涨幅最大。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93.3万辆,同比增长9.9%。此外,1-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中,除8万以下、20-25万、40-50万价格区间销量下降外,其他价格区间销量均呈正增长。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5-20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76.2万辆,同比增长18.6%。销量方面,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3.6万辆,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37.3%;新能源汽车出口11.4万辆,环比下降8.6%,同比增长13.3%。1-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万辆,同比增长34.4%;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具体来看,4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8.9万辆,环比下降10.9%,同比下降2.4%;插混汽车出口2.5万辆,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1.7倍。1-4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33.7万辆,同比增长4.5%;插混汽车出口8.3万辆,同比增长2.3倍。企业方面,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3.8万辆,同比增长32%,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6.3%,低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另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80.2万辆,同比增长33.5%,环比增长0.9%。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8.5万辆,同比增长30.0%,环比下降3.7%。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7.4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下降5.7%。渗透率方面,4月,我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9.9%,较2023年4月33.9%的渗透率提升6.0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3.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5%;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3.7%,较去年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11.7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6.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5%。出口方面,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26.8%,环比下降4.1%,占乘用车出口27.9%,较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78.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52%。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欧洲的一些干扰,但长期看新能源出口仍然市场向好,前景光明。乘联会表示,从监控的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看,A0级电动车占比近50%,是自主出口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比亚迪在东南亚和南美等市场崛起。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增量,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车企方面,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赛力斯汽车、理想汽车、长安汽车、零跑汽车等为代表的增程式电动车市场表现尤为较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14家(环比持平,同比增加3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6.6%(上月86.5%,去年同期80.7%)。
2024-05-24
2024年4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一、4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01.2万辆和90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一)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5%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0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0.5%。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65.8万辆和76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10.6%。(二)4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8%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8万辆和3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0.8%和2.8%。1—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4万辆和1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和8.1%。二、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5%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6%。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2.4%。三、1—3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1—3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完成营业收入22482.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利润总额1039.5亿元,同比增长32%。四、4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4%4月,汽车整车出口50.4万辆,同比增长34%。新能源汽车出口11.4万辆,同比增长13.3%。1—4月,汽车整车出口182.7万辆,同比增长33.4%。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注:上述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4-05-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指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体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上海临港,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吉林长春,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达速试跑,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广西来宾,甘蔗渣变身可降解餐具,市场销路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8个季度以来最高值;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较上年四季度扩大24.3个百分点,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生产回升向好,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企业预期稳步增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困难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推动工业生产回升向好,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连续3个季度增长;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走进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智能物料配送小车来回穿梭,低轨卫星智能产线上,采用了智能装配机器人、数字化制造系统、三维模型投影等技术。“近两年,商业卫星订单可观。”工厂负责人成明介绍,卫星零部件通常尺寸较大、重量较重,企业开发的装配系统,装配效率提升80%以上,满足年产100颗至150颗小中型卫星的研制能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29.2%,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装备制造业稳步向前。哈电集团汽轮机厂,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屋顶天车沿着轨道缓缓移动。“一季度,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超9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35%。”副总经济师张隆说,目前工厂产能已全部排满,将全力保障新型储能等项目装备按期交付。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始总装搭载,建造进入加速期;世界最大直径高铁泥水平衡盾构机“领航号”下线,搭载智能掘进、超前地质预报等智能化系统……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明显改善。空气净化器、电饭煲、微波炉、净水机……8种品类首次进入上海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名录。针对十六大类一级能效家电产品,消费者按照成交价格的10%享受一次性立减补贴。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落实政策。一季度,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扭转了2022年4月份以来的低位运行态势。有利因素增多,政策红利释放,工业企业预期稳步增强。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汤魏巍表示,对10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预期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上升4.4个、0.3个点,预计二季度经营状况乐观的企业占比环比上升5.9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向高端化升级,发展优势更加巩固。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热轧厂,生产热火朝天。烧得通红的钢坯轧制后,经过淬火炉和回火炉完成热处理工序,变成一块块高端耐磨钢。“这款产品强度达1500兆帕,是一般建筑用钢的5倍,可以使高端液压打包机的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以上。1月份上市以来,订单月均增长超过40%。”邯钢技术中心耐磨钢技术营销团队负责人刘红艳说。废旧服装、塑料瓶回收后变废为“丝”,8个废旧塑料瓶抽出的涤纶丝就可以织成一件POLO衫;新型420兆帕级超高强钢厚板,让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挺立深海……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接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制造业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向智能化进军,生产效率稳步提高。走进中建海龙珠海基地装配式建筑4.0工厂,智能中控室内,大屏幕不停闪动,生产量、交付量、库存量等数据实时显示。“从设计端到生产端,工作人员能查阅不同构件的生产进度和产能,及时查缺补漏。”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军介绍,模块结构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据测算可节省建设时间60%以上。当前,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向绿色化转型,产品能效显著提升。江苏苏州,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组织技术团队为产线选购设备。“借助供电大数据智能分析,我们发现通风机和空气压缩机能耗较大,决定更换设备。”企业智能化推进部经理秦岭说。今年初,当地供电公司为企业配备了一套碳排放监测系统,在厂区、产线、重点设备等关键碳排放环节,安装近180个用电采集终端,通过绘制用能曲线,对生产能耗进行实时量化评价。目前,我国已在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培育绿色制造专业化服务机构500余家。稳增长、转方式、增动能、化风险,不断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良好,景气水平和企业预期向好。但也要看到,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盈利压力较大等制约工业经济恢复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只有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下一步,将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稳增长、转方式、增动能、化风险,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说。夯基固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碳—14同位素供应全面国产化!日前,完成辐照的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海试应用成功,可使水下钻井时的表层建井阶段提速超40%;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出坞,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力打造,把发展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单忠德表示,接下来,将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体化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生态培育,推进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系统布局,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中试,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必经之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车间内,一个“微缩版”化工厂呈现在眼前。“化工中试阶段,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高,还受到环保、安全等方面限制。但市场瞬息万变,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等不起。”盘锦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说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当地联合组建中试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企业提供从厂房、仓库,到人才、技术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各地区各部门健全完善支撑体系,培育壮大产业生态,更好赋能制造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要求用好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湖南提出加大采用“揭榜挂帅”、委托定向等新模式,集成优质科研资源协同攻坚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河南郑州提出重点抓好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700摄氏度高温的铝液,在100毫秒内注入模具……短短两分钟,由72个零件焊接成型的车辆后底板压铸件,便生产完成。来到位于北京的小米汽车工厂压铸车间,91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正紧张有序地生产。为了确保压铸件精度,一体化后底板还有一道“防线”——X光检测。“我们自研的X-Eye智能质检系统,可为压铸件内外部拍摄28张X光片,由人工智能高效检测是否存在缺陷,准确率超过99.9%。”小米汽车工厂压铸车间负责人胡锴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拥有更多“数据动力”。“下一步,将强化应用牵引、完善供给支撑、健全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移动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单忠德说。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新征程上,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