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1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1—11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加快回升,出口降幅持续收窄,效益加快恢复,投资略有下滑,多区域营收有所提升。一、生产加快回升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速较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增速比同期工业低1.7个百分点,比高技术制造业高0.3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11月份,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4.1亿台,同比增长3.6%,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0.3亿台,同比下降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11亿台,同比下降19.3%;集成电路产量3114亿块,同比增长3.7%。二、出口降幅持续收窄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降幅深2.3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6%。图2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2849万台,同比下降16.9%;出口手机7.25亿台,同比下降3.8%;出口集成电路2446亿个,同比下降2.7%。三、效益加快恢复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5万亿元,同比下降1.8%,较1—10月份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营业成本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5%;实现利润总额5736亿元,同比下降11.2%,较1—10月份降幅收窄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较1—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图3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四、投资略有下滑1—11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2个百分点,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1.3个百分点。图4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五、分地区运行情况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91874亿元,同比下降2%,较1—10月份降幅收窄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2626亿元,同比下降0.6%,较1—10月份降幅收窄3.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9893亿元,同比下降2.7%,较1—10月份降幅加深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加8.5%,较1—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四个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7.9%、16.7%、14.7%和0.7%。图5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地区营业收入增长情况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京津冀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719亿元、同比下降4.9%,较1—10月份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营收占全国比重5%;长三角地区实现营业收入38261亿元、同比下降2.7%,较1—10月份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营收占全国比重28.3%。注:1.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外,其余均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或据此测算。2.文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同一口径。
2024-01-05
进入11月份以来,随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落地显效,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回升,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11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延续向好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释放强劲动能,增加值同比增长9.8%,已连续回升4个月,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一半以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正在成为制造业增长的强力引擎。11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智能”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我国首个5G风电智能工厂,风电主机的传统定点装配模式,变为柔性流水线生产模式,可以兼容3兆瓦到15兆瓦近十种规格产品的定制化生产,生产效率实现翻倍。创新引领成效持续显现的同时,绿色转型也在加大力度。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5.6%、44.5%、38.7%,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42.9%,新兴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3-12-28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于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做好明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全系统守正创新、团结奋斗,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重要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做好明年的工作,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抓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广绿色制造。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多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做好明年的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狠抓贯彻落实,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和“哈军工”优良传统,倡导严慎细实、雷厉风行、团结协作、敬业规范的工作作风。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作为、团结奋斗,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12-28
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信部预计,今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明年首要任务是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介绍,2023年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金壮龙: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金壮龙表示,2024年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金壮龙: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北斗在通信领域、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应用,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
2023-12-25
近期,深圳市发布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围绕用房、用地、用工、融资、用能、仓储物流、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提出六方面20条举措;郑州市印发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跨台阶发展、高能级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数智转型等……多地出台助力制造业企业降成本、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力巩固制造业回升向好势头。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从国内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亟需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制造业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直接感受经济冷暖、直接面对风险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制造业企业发展,把企业保护好、服务好。其中,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是关键一招。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让企业有更多资源用于创新发展,是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要在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发力,出台有效举措,激发企业活力、稳定企业预期、提振企业信心,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创新政策工具,缓解制造业企业的用地用工用能成本。近年来,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传统要素价格上涨,一些地方已经探索新的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缓解压力。比如用地方面,深圳市实施“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计划,为适合“上楼”的轻量化制造、定制化小批量生产、柔性化研发设计等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产业空间;用工方面,嘉兴市实施“机器换人”升级工程,对纺织、服装、印染、家居家电等传统特色产业,引导企业从单机改造向整线改造提升;用能方面,宁波市对符合条件的低压中小企业电力接入工程实施优惠政策,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实现办电“零成本”。对这些先行先试并取得积极成效的经验做法,可尝试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适度超前布局,降低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新增成本。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已经离不开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赋能,必须加大对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的投入。围绕新时期制造业企业发展需求,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降低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本开支。比如,要适度超前布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数据存储管理和运维成本。又如,面向重点制造业领域,要加强政策引导,加码资金支持,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降低制造业企业创新成本。再如,通过开发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广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制造设备,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用好政策组合,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除了帮助企业降低显性成本,更关键的是识别企业发展中的隐性成本。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工业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涉及的行政许可、强制性认证管理,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在企业融资方面,可以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强化风险防控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涉企收费方面,进一步整治乱收费现象,持续完善收费清单制度,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3-12-19
2023年9—10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2023年9—10月,我国光伏制造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硅料环节,9—10月全国多晶硅产量达23.66万吨,同比增长90%。硅片环节,9—10月全国产量达87.95GW,同比增长61%。电池环节,9—10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达83.81GW,同比增长78.7%。组件环节,9—10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达79GW,同比增长86.7%。根据上述口径汇总,1—10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403GW,光伏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出口总额达到429.9亿美元。另一方面,下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品价格连续走低,1至10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分别达60%和40%;部分光伏产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其中组件出口额同比下降4.6%。中低端产能过剩风险需高度关注。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