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研究

宜宾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思考

发布时间:2023-12-06来源:浏览量:8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数字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时代被称为数字时代

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体。一方面,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主要技术路径;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可谓是势在必行。


01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变革的脚步,围绕企业发展,让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业务服务及生产深度融合的过程,使企业内部流程运转、员工交流、对外客户及供应商管理等效率整体提升,使得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能够减少人工成本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也能利用数字技术让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交付速度和质量,这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提供个性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分析和挖掘尤为重要。企业可以获取用户行为和偏好等关键信息,从而精准定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改善内部流程。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提高内部流程的协同效率和准确性。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内部流程,优化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促进业务创新。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实现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业务模式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优化管理决策。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实时获取和分析各种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企业业务状况和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支持。

 

02 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制造业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三成,对经济发展起着“压舱石”的作用。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计划,有利于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充分释放制造业创造就业的潜力,对稳住国民经济基本盘、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我国工业总体延续稳步恢复态势。实体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与潜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今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7.8万家,比2022年底增加2.6万家。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月同比增长4.5%

我国以统筹推进为主导,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等维度均衡发展。得益于新型举国体制和制造大国、网络大国的叠加优势,我国坚持以工业互联网凝聚各界合力,系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网络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数量超过305万个,位列全球第一。二是我国技术创新实力跻身全球前列,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显示,全球工业数字化研发投入Top250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达33%,全球排名第二,相关专利产出全球领先,但成果质量和转化率有待提高。三是应用推广优势持续拓展,我国已建成全球55%以上的灯塔工厂,并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以每万名员工322台工业机器人的密度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五,高于美国的274台。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整体竞争力水平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数字化转型水平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大而不强,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突破缓慢;全而不优,产业规模、数量领先,但缺少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广而不精,数字化应用深度不足、落地标准程度低。

 

03 深圳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今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公示了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深圳、东莞等30个市(区)入选。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予以示范推广,实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放大规模效应、提升政策效能。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占GDP比重超三成。以工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2023年已为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覆盖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诊断,提供优质解决方案,54.79%的企业在3个月内实施了数字化转型。在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持续开放方面,深圳形成企业基础信息等七大主题库,推动超过40款产品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55家,触达企业超过266万家,助力企业获得融资超过1900亿元。

经过梳理分析,深圳数字化转型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强化政策引领,实施专项资金改革。深圳加快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面对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共性痛点难点,开展“双聚焦”行动,推动政策向数字化转型和重点企业全面聚焦。按照“普惠+标杆+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路,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配套政策工具包。近年来,累计发放扶持资金超6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直接拉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超过30亿元,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蔚然成风。

加强服务供给,强化社会力量支撑。深圳在全国范围内备案确定48家实力雄厚的服务商,实施连续4年每年为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免费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工作,为企业提供研产供销服管全链条诊断,目前已完成第一批2000家。深圳正在谋划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和行业展示平台,提供解决方案超市、供需对接、政策宣讲、金融服务、品牌推介、产品团购等公共服务,鼓励服务商将诊断咨询资助费用转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优惠,探索设计“数字贷+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全链条金融工具,进一步拓宽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融资渠道。

深圳还培育出华为FusionPlant、富士康Fii Cloud、腾讯WeMake、华润润联Resolink、金蝶星域5家工信部双跨平台;一批深耕多年的专业型、特色型平台脱颖而出,协同发力,为深圳乃至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赋能。目前,全市3个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9个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华为云、腾讯云分别位居全国云服务商第二、三位,16款工业APP入选工信部优秀APP解决方案。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场景赋能支撑。深圳聚焦企业差异化、个性化的场景需求,注重以头部企业为突破口,以头雁效应激活群雁活动,遴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一批优秀解决方案、一批可复用可推广案例、一批优秀服务商,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参考样本。据介绍,目前有5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已深度上云上平台,富士康深圳厂区成为全国第一家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199家企业获得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级。

 

04 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

当前,宜宾整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四大产业集群”。

在打造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方面,宜宾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蓝海,推动智能终端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软件开发、数字文创、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2022年,宜宾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居全省第三位。20231-7月,宜宾市数字经济产业营收达350亿元,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力争实现数字经济产业营收640亿元。2023年,宜宾首次跻身“数字百强市”,位居全国第五十九位。

宜宾市数字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宜宾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柔性适配的制造基础,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线,增强企业一线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推进2023年度数字化改造免费诊断;积极搭建赋能平台,积极对接柔性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建设全市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打造本地赋能能力。在抢抓产业新赛道方面,紧盯新型物联网终端、数字能源、软件信息服务业、数字文创、平台经济新兴赛道招大引强,1-9月共对接企业230余家(次),新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5个,协议投资108.25亿元。在加强企业孵化培育方面,今年以来,新入规企业12户,规上企业数量共计111户;截至目前,智能终端产业在库企业法人2063人,较2022年净增924人;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库企业法人1959人,较2022年净增972人。

 

05 宜宾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及建议

宜宾市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期在新经济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推动,宜宾市在数字化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宜宾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为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宜宾市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宜宾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推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化社会与数字化经济必然的选择,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充满了风险挑战。提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力水平,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制定出台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领域继续强链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加强重点行业生产能力、投资等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6G等领域,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五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提升先进制造能力。